详细
潮安法院文祠法庭奏响“枫桥四叠韵” 擦亮“茶旅法庭”金招牌
2025-08-21 来源 :

近年来,潮安区人民法院文祠人民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法院各项工作部署,抓实“四个坚持”,打造“四型”人民法庭,着力推进“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工作,全力服务保障“百千万工程”建设。2025年4月,潮安法院文祠法庭《“三端全链”守护千年茶乡和美“枫光”》经验做法被中央政法委《长安》杂志刊登推介;2025年6月,文祠法庭被潮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推荐参评全国人民法院首届“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单位。

DSC02196.JPG

一、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打造“堡垒型”人民法庭

始终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严格落实“支部建在庭上”要求,把党建引领贯穿人民法庭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创新“党日活动+司法服务”机制,近年来党员干警开展调解、巡回审判、法律咨询等活动共12场次,覆盖群众1000余人次。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强化廉政警示教育,筑牢廉洁司法防火墙。

二、坚持以审判为抓手,打造“高效型”人民法庭

坚持依法履职,抓实执法办案主业,完善类案审理范式,推动矛盾纠纷在一审程序内得到实质化解,努力让群众诉累更轻、成本更小,审限内结案率达100%。创新司法服务模式,在凤凰山区设立网上巡回法庭、茶旅巡回法庭,推行“3+5”服务机制,定期开展巡回审判,高效化解涉茶纠纷35件。创新实质解纷方法,完善培养优秀人民调解员机制,指导人民调解员先行调解纠纷案件45件。创新网格员送达机制,有效提高查人找物、文书送达、事实调查等环节办案效率,网格员协助完成送达、调查80次,成功调解案件23件。

三、坚持以解纷为路径,打造“治理型”人民法庭

探索“人民法庭+综治中心”社会治理新模式,深度融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与派出所、司法所等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定期参与辖区矛盾纠纷排查,主动向党委政府通报纠纷风险,推动纠纷预防关口前移,共与综治中心联合调解矛盾纠纷13件。推行“法官+协会”解纷工作法,定期走访茶企、茶农,及时发布《关于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法律风险提示书》,提供“靶向式”法律服务15场次;推行“法官+金融调解员”解纷工作法,依托“金融纠纷调解中心”为金融机构和群众提供“前端+诉+判决”解纷方案,共成功化解金融纠纷16件;推行“法官+村居干部”解纷工作法,做实风险排查、矛盾化解、普法宣传等工作,实现楠木村、山犁畲族村、如意溪村、南社村“零”诉讼案件常态化。

四、坚持以发展为导向,打造“服务型”人民法庭

立足发展大局,坚持以司法之力助推“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着力推进绿美潮安生态建设,联合文祠镇政府在文祠镇河塘村成立生态修复碳汇林司法实践基地,与赤凤镇政府共同建立森林生态环境预防保护协作机制,印发《关于建立“林长履职+法官护航”绿美万峰生态建设协作机制的实施方案》,在万峰林场设立“森林法官工作室”,积极开展涉林纠纷调解、重点人群教育等活动。着力守护非遗文化传承繁荣,在文祠镇李工坑村设立潮州市首个“畲族文化司法保护工作站”,出台《关于服务保障畲族文化传承发展10条措施》,全面开展纠纷调解、法律咨询、普法宣传、文化保护监督等工作。

下一步,文祠法庭将继续以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为目标,聚焦人民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优化诉讼服务、拓宽解纷渠道,努力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矛盾纠纷预防和化解网络,切实为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网站首页 头条 光影瞬间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