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法治新闻 法治新闻
最高法发布依法惩处盗采矿产资源犯罪典型案例
日期 : 2022-07-11 来源 :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充分发挥环境资源审判职能作用依法惩处盗采矿产资源犯罪的意见》。为指导各级人民法院准确理解和把握该司法文件精神和要求,提升全社会环境资源保护法治意识,最高人民法院配套发布了10件人民法院依法惩处盗采矿产资源犯罪典型案例。

  案例充分展现出,各级人民法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依法忠实履行职责,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具体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坚持服务大局,维护国家矿产资源安全与合理开发。案例覆盖了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等各经济区域,类型多样,涉及长江保护法实施、黑土地保护、国家海洋战略、能源和战略性资源安全等多项全局性问题,体现了人民法院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加强对矿产资源全面保护的坚定意志和显著成效。二是坚持最严法治观,提升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水平。多个案例具有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情形,人民法院在依法严惩盗采矿产资源行为的同时,贯彻落实民法典绿色原则及损害担责、全面赔偿原则,积极运用预防性恢复性司法规则,加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激励盗采行为人积极修复生态环境、赔偿损失。三是坚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准确把握依法严惩要求和重点。案例以突出依法严惩盗采矿产资源行为的为主,也包括整体从宽和充分考虑了从宽情节的案例,体现了人民法院坚持全要素、全环节、全链条标准,结合扫黑除恶斗争部署要求,依法用足、用好从严与从宽两种政策手段,切实做到宽严有据、宽严适度、宽严相济、罚当其罪。四是坚持多元共治理念,推动完善协作配合和源头治理制度机制。人民法院通过审理相关案件,强化与纪检监察、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协同联动,助力构建现代化环境资源治理体系,形成依法打击盗采矿产资源犯罪的有效合力。(《人民法院报》7111版,记者 孙航)

 


© 2017 潮州市潮安区人民法院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8054643号